当前位置:主页 > 民俗 > 民族文化 >
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逐渐被淡忘的“祖鲁节”
时间: 2016-09-20 09:15     来源:网络
导语:祖鲁节也叫明安珠勒节、明干卓拉、千灯节、千佛灯节、点灯节等,是蒙古族、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。但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,祖鲁节的节日习俗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,这是为何?本期蒙古节日,小编就为大家作相关的详细介绍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一、简要介绍“祖鲁节”

祖鲁节也叫明安珠勒节、明干卓拉、千灯节、千佛灯节、点灯节,是蒙古族、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,人们每年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日庆祝活动,蒙古族人民认为过了祖鲁节,每个人都会年长一岁。晚间掌灯后,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,用荞麦面和酥油做珠勒佛灯,祈愿人们获得幸福和快乐。
蒙古族在历史上很早就掌握了时节学,并能计算出日历和星星的分布和为日食、月食的时间,逐渐形成蒙古族历法(简称蒙历)。蒙历与农历相差一个月,农历二月一日,恰是蒙历的正月初一。按此计算,蒙历十月二十五日正好是冬至。蒙古语称冬至为“太阳回来”的日子。当地蒙古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一天,把这天作为计算年龄的标准。因此,祖鲁节又称“满岁节”。

二、“祖鲁节”的节日习俗

1)这天,大家首先要打扫房屋和畜圈,晚上把事先做好的酥油灯放到专门制作的灯盘上,一盘佛灯33个、77个、99个不等,所有灯都点着后,大家磕头,求菩萨保佑,祝人们长命百岁。礼仪毕,回住室共吃祖鲁饭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祖鲁节现已成为亲朋团聚的节日。
2)巴林蒙古族在这天要做一种叫“蒙利森巴达”的点心,做法是将炒米碾成碎米,用黄油炒后加入红糖,在“琶纳” (做奶豆腐的模子)内压成硬块,然后按四方形和三角形切开,互相送礼。
3)在大人们念玛尼时,孩子们在有灯的地方跑来跑去,追逐嬉戏,玩得十分开心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们仍然是最活跃的人物,当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,他们已经争先恐后爬起来,三五成群,吵着闹着,到各家去抢吃佛灯。因为这时的佛灯芯已经燃完,油也耗干了,黄油在燃烧的时候已经渗进了灯盏,灼热的火光又把灯盏燎黄烤熟。
4)佛灯本来就是糖、奶、面做的,自然是一种比较别致的风味小吃。而且大家祭拜的是长寿的佛,所以应该尝尝灯节的口福,因此大人们也都要尝的。

三、“祖鲁节”的由来

祖鲁节起源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喇嘛教,即黄教。黄教是公元15世纪初由宗喀巴(1357—1419)在西藏拉萨创始,蒙古俺达汗(阿勒坦汗)(1507—1581)时期传入蒙古,自此后,喇嘛教深入影响蒙古族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风尚达数百年之久。俺达汗本人皈依喇嘛教,大兴佛寺,广建庙宇,宠信喇嘛上层。
十月二十五日是宗喀巴逝世的日子,寺院僧尼在这天要诵经纪念,各地区和各教派也有一些各自的群众性纪念活动。从此(久而久之),祖鲁节也成为了蒙古各部落的共同传统节日。
由于历史变迁,这一节日习俗在广大的蒙古大地逐渐被人们淡忘,在内蒙古地区只局限于寺庙佛事活动,而在民间主要在新疆、青海、甘肃(甘肃肃北蒙古)、蒙古国部分地区至今仍广为盛行。
当地群众在这天家家户户点酥油灯,共同祝愿人丁兴旺、牲畜安泰,年岁相长、身体安康,辞旧迎新、生活幸福,长生天下蒙古大地生生不息。

小结:随着时代的发展,很多古老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面临消失的考验,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,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精彩推荐
生辰八字测算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回到顶部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