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民俗 > 民族文化 >
蒙古族的生育习俗 还有这样的求子方式!
时间: 2016-09-09 09:20     来源:网络
导语:新生命的诞生,不仅是家庭成员的增加,也是一种新的希望,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。因此,我国有很多民族都对新生儿的诞生十分重视,伴随而来的是很多丰富的礼仪习俗。本期蒙古风俗专题就为您详细介绍蒙古族有那些传统的生育习俗,一起来感受下草原民族别样的民族文化吧!

一、蒙古族传统的【求子习俗】

1、向敖包求子
生产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认识大大超越了幻想与祟拜的阶段。但是由于蒙古民族人口稀少,求子习俗依旧存在。据《蒙古风俗鉴》载:"早先年,也有人因无儿无女,向敖包祈祷求子的……三年后无子女的人,让老年人在敖包面前说:'这媳妇无儿女',并打三鞭后说:'明年生儿子,把儿子领到敖包这儿来'。"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遗留的古俗,把对自然的崇拜与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联系起来,是重视人类自然生产的反映。
2、柳条上拴小布条求子
在《蒙古秘史》第174节就载有在柳条上拴小布条求子的习俗。在内蒙地区柳是最普及最易于繁衍的乔木,在《大金礼记》中记载,祭祖上坟必用柳。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心目中,柳是祖先的象征,又是保佑子孙日繁的神物。蒙古民族祭敖包时多插柳枝,也具有这种意义。
3、向火求子
蒙古民族的求子习俗还通过对火的崇拜表现出来,在所有的蒙古语族和部分突厥语族人中,火被认为是女性和母亲的化身,是生育能力和生命力的源泉。他们在掩埋胎盘的地方搭一小火堆,并在火堆旁祈祷,再赐给一个儿子。有的产妇亲自把胎盘埋在自家的炉灶下。新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的拜火习俗也含有求子的意义。
4、其它求子习俗
妇女不生育,就请别人家的男女幼童来玩布做的娃娃,这属于摹拟,属于"染致巫术"。建筑在"同能致同"的巫术原理上。 在民间举行婚礼时,给新娘佩带的荷包呈腰子状,也有生儿育女的祈愿,因而被视为可贵的装饰品和珍贵的礼物。

二、蒙古族的生育禁忌

1、受孕后
云南蒙古族妇女在怀孕期问有"三禁":禁止从拉牛拉马的绳子上横跨过去;禁止孕妇把围腰带搭在脖子上;禁止用背小孩子的背裳垫坐。这三禁的目的,据说是为了让孕妇生小孩时顺产。
东部蒙古族有这样的习俗:"如果一个女人生下几个孩子都不幸死去,就请多子女人来到临产的产妇前,产妇生下孩子后让请来的那个女人从孩子身上迈过去,孩子称之为"额吉"(即"母亲"),把生母叫婶。这样的孩子也多起"陶克陶胡"(意即"占住")这一名字。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存活。
2、生产时
产房一般不得擅入。如果是生男孩,门前挂特制的榆或柳木做的弓箭,以示男儿之勇,并有驱邪镇魔之意;生女儿挂红色布条,以示心灵手巧。
不论悬挂何物,都是生产的标志,成为擅出擅入的禁忌。产期一个月不准从产妇家借物,以防"带走了奶",外人如果擅进产房,也会"踩断了奶",妇女分娩后,一般食鲜嫩之羯羊肉、饮浓味之羯羊肉汤,滋补休养。
3、养育期
① 蒙古民族重视喂乳。青海的蒙古、藏族的"授乳时间,大概日哺三次。母乳缺乏时,多以牛羊乳和水以代之。
② 蒙古民族对包孩子很重视。自初生到会坐前都包着。包法是用大一点的一块方布,向里折一角,把孩子的两腿并拢,两膝靠紧,两臂向下伸直,用方布包紧,在脚膝、胸部用布条扎结。这种包法,专门纠正或防止小儿膝部向外弯曲的毛病,便于长大后练习骑马 。
③ 有的地方在婴儿出生后七天就开始放入摇篮。放入摇篮,要举行摇床宴,有的地方称为祭篮仪式,请亲朋好友参加,并用黄油涂抹摇篮祝福。
④ 蒙古民族有给男、女幼童扎耳朵眼的习俗。
⑤ 蒙古民族忌讳外人用手模小孩的头,认为不洁;小孩在五岁以前,一般不穿带扣子的衣服,也忌讳大人迈过或跨过孩子的衣服。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精彩推荐
生辰八字测算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回到顶部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