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背图第二十四象:丁亥 中孚(南宋灭亡)​

推背图第二十四象:丁亥 兑下巽上 中孚(南宋灭亡)  
【谶曰】

山崖海边 不帝亦仙

二九四八 于万斯年

【颂曰】

十一卜人小月终 回天无力道俱穷

干戈四起疑无路 指点洪涛巨浪中

【金圣叹】
“此象主帝昺迁山,元令张弘范来攻,宋将张世杰兵溃,陆秀夫负帝赴海:宋室 以亡。” (公元 1279 年,宋亡。 )
【详解】
【谶颂详解】

1. 解谶

【山厓海边】:“山厓”:倒读破解,指当时的厓山,“厓”:同崖。厓山,南宋的地名,在今广东新会县南近海一个大岛南端,西与汤瓶山夹银洲湖对峙如门,今称崖门。

【不帝亦仙】:指厓山海战南宋全军覆没,帝不为帝,仙逝归天了。厓山海战,元将张弘范率军2万兵抵厓山,南宋率20万军民决战。张世杰错误的战术导致全军覆灭,陆秀夫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,张世杰突围后遇飓风而死,宋朝灭亡。宋丞相文天祥在此战前,兵败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被擒,被押到厓山。他在船上目睹了这次海战,曾作诗悼念。

【二九四八】“二九”:指北宋九帝,南宋九主。

“四八”:40乘8为320,指宋朝国运历经320年(960~1279年)。

【于万斯年】:“斯”,此,在这里。万年:万古,死了。

2. 解颂

【十一卜人小月终】:“十一卜人小月”为繁体“趙”,喻赵宋王朝终结。

【回天无力道俱穷】:再如何努力也无力回天了,特别是厓山海战南宋的战术,自陷绝路。

【干戈四起疑无路】:指厓山海战,宋军民被围,腹背受敌,出海口都被元军封死。

“疑无路”:宋军船阵大败后,张世杰派人驾轻舟去救幼主。时近黄昏,风雨大作,陆秀夫怕奸细卖主邀功,也怀疑无路突围,隧拒绝。

【指点洪涛巨浪中】:宰相陆秀夫背负着九岁的皇帝投海。

“指点”:陆秀夫为幼主指路:当为国死,不可再受他人凌辱。说罢,先催妻跳海,再以素白的绸带将赵昺紧束在背,蹈海殉国。杨太妃等大批军民相继投海,据《宋史》:厓山海战七日后,十余万具尸体浮出海面。悲壮至极!

3. 解图

图中,喻厓山海战的结局。海上一木,喻“宋”字。“宋”字的宝盖儿头“宀”,该部首有天穹如盖的意思,和图中的天相应。喻宋室亡没于海上。图中的太阳,按地图方位,是偏向西,故喻黄昏时分——正是陆秀夫负赵昺投海的时间。同时,幼主赵昺的“昺”字,古同炳,是光明之意。日落海中,喻赵昺投海。

【文征解卦】

卦为“中孚”,下为兑,指泽;上为巽,指风。

本卦的本意“风吹在泽水上”,正是本象预言的厓山海战,海上风云突变,风雨大作,最后张世杰突围了,也死于海上飓风。

【众人解曰】

二九:有2种解释.(1)二是指北宋和南宋2朝,所以二九指北宋和南宋各有9个皇帝.

(2)2*9=18,指宋朝拥有淮水以北之土地的时间,大约是180年.公元960年,赵匡胤废周恭帝自立.公元1141年,绍兴和议约定淮水以北之土地属金朝,1141-960=181

靖康之难后,宋高宗仍有岳飞'韩世忠等名将,多次击败金兵.但是宋高宗不想收复失土,因为若北伐成功,迎回徽宗'钦宗,高宗自己就不能当皇帝.所以赵构决定和金朝订立和约,割让淮水以北之土地,偏安南方.

四八:4*8=32,指宋朝国祚大约320年.公元960年,禁军将领拥赵匡胤为帝.公元1279年,陆秀夫抱帝昺投海,1279-960=319

十一卜人小月:此6字合成"赵"字.

宋朝末年以陆秀夫'张世杰'文天祥所领导的抗元运动最为壮烈,合称宋末3杰.由于元军猛追不舍,张世杰虽图再举,乘小船突围,不幸遇风,船沈而没;文天祥被囚近4年,宁死不屈,最后更以正气歌明志,从容就义;皆名垂千古.

【背景】

南宋末年选择了联合蒙古,剿灭金国的战略,结果重复了当年北宋联金灭辽,随后被金所灭的命运。前一象已经说到1276年临安被元军攻陷,谢太后携幼主恭帝赵隰(音:习)投降,皇室被掠去——重演了“靖康耻”的一幕。

好在恭帝的哥哥,9岁的赵昰(音:是),和恭帝的弟弟,5岁的赵昺(音:丙)被人提前带出临安。1276年五月,陆秀夫、张世杰等在福州立赵昰为帝,组建了南宋小朝廷。1278年赵昰落海,吓病而死,谥为端宗。赵昺即位,退守厓山,以张世杰、陆秀夫为左右相,陆秀夫整顿内务,张世杰带兵抗元,以20万军民建立了基地……